社会治理创新,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近年来,桂林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市域社会治理品牌。目前,我市七星区穿山村委江东村通过整治,城中村治理迎来大蜕变;雁山区开展“*建引领金盾护校”工作,保障了驻桂林各高校及校园周边安全与稳定;灌阳县推行“一村一辅警”,将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延伸至最基层;灵川县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除此之外,还有一批社会治理典型经验在全区乃至全国被宣传推荐。这些社会治理的具体举措,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信息化技术推动城中村“大蜕变”
“作为江东村村民,我现在真的很骄傲!以前,别人提到我们村时,总觉得治安不好,环境也差。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村有了大变化,不仅治安和环境都好了起来,居民们的生活习惯彻底改变,大家都自觉维护起我们的家园。”近日,记者在七星区穿山村委江东村采访时,居民刘汉瑞自豪地说起了村里的变化。
江东村位于漓江东岸,现辖5个村民小组和茉莉花、枫林两个小区。总面积约亩,现有房屋栋、出租房屋间、宾馆18家、门面间。常住户籍人口人,流动人口约人,是市内最大的城中村之一。以前,这里建筑布局乱、治安秩序乱、卫生环境乱,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发案多,被称之为“三乱三多”之地。年底,七星区开始对江东村综合治理,通过运用“*建、科技、创新”模式,融合“警务、事务、服务”工作,依托“四个法宝”,让这里发生了悄然改变。
“现在来我们村租房的租客和房东都要下载注册‘流管易APP’,这个软件能实现统计和监测租客信息。比如来租房的人有没有前科,还能为疫情防控做流调……”刘汉瑞所说的“流管易”是一款手机APP系统,房东下载安装后按照“一标三实”采集报送信息,系统与公安大情报系统对接,以及时掌控外来人员情况,为当地居民添加了一份安全保障。截至目前,已累计采集出租屋信息1.2万余条,流动人口信息13.5万余条。
为解决城中村出租屋房东只租不管的问题,江东村从人防物防技防、流动人口采集报送、消防安全、燃气器具安全规范、环境卫生等方面,将出租屋评定为“五星”“四星”“三星”三个等级。房屋等级在线上线下同步公布,等级与村民福利挂钩,极大调动了房东主动参与租客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出租屋的安全系数和管理效能。此外,为加强出租屋管理,江东村还成立了出租屋管理协会,制定相关章程,实现了出租屋房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引导、自我提升的管理体系,更加方便地让*府、社会、房东、房客有效互动。
“以前,让村民每个月交物业费好头痛的,现在就方便多了!”刘汉瑞说,为了解决收物业费的难题,由五个村民小组各占比20%,成立了江东村物业公司,设立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服务队、制定物管费收缴标准等,给村民在家门口提供服务。正是这种让大家都能看得见、感受到的一个又一个精细化管理,成功让江东村实现了华丽“蝶变”,也成为了平安有序的示范村。
“四战合一”保障高校及周边安全稳定
电信诈骗无孔不入,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往往成为诈骗分子犯案的首选对象之一,这是校园平安建设的一个难点。雁山区作为我市高校聚集地,所辖区域有大中专院校7所,师生约12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此前,该区每年的电信诈骗案件中,有80%发生在高校。如何推进校园治理?怎样为师生营造无诈的校园环境?近年来成为雁山公安的工作重点。
面对居高不下的数字,雁山区年成立由区*委、*府负责人任组长的防骗宣传活动领导小组,组建“平安校园建设”临时*支部,调动学校、部门、院系、辅导员、班干部“五级”力量共同推动反诈治理。雁山镇社会治安综合中心干事蒋以凡就是其中的一名反诈工作人员,他的日常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宣传反诈知识。最近几天,又到了我市各大高校陆续开学的日子,他与同事、民警在高校设置宣传点,为新生送上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