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执*兴国的第一要务,对于后发展地区的广西来说,发展任务更艰巨,面临压力更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扭住广西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做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
建房,先架构四梁八柱才能屋成。广西发展,也要先架构起“四梁八柱”,以“四梁八柱”支撑广西发展。
如何是广西发展的“四梁八柱”呢?纵观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我觉得“四梁八柱”离不开这四样东西:桂林山水、柳州工业、南宁绿城、北部湾港。
壹桂林山水
在广西,桂林被称为“世界的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是广西最耀眼的存在,闻名于世。
年4月25日,中央坚强领导核心在桂林考察调研工作,说了这样的话“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一定要呵护好桂林山水”,说的是漓江,说的是桂林的山水。
外地人了解广西,往往从桂林开始。
当年读大学,我是仰慕桂林山水之名选择就读桂林的学校,外省的同学也是仰慕桂林之名选择桂林的学校读书。外省同学没来广西之前,只知广西有桂林,不知广西有南宁,虽然这样有点孤陋寡闻,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桂林在国民心中的名气,反映了桂林在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桂林山水有名气有灵气,这是广西发展的最大借力、最大借势。
有人说:“发展旅游业不赚钱。”说旅游不赚钱的人,是一种极其狭隘的思维和眼光。年,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的11.04%,年则达到11.05%。
旅游可以说是最有发展前景、带动能力强、带富能力优的绿色产业,旅游带来人流、带旺产业、带来商机。近年来,云南、贵州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搞得有声有色,声名鹊起。云南、贵州旅游业发展进入全国十强,旅游业贡献占GDP的比例排在全国前列。广西虽然有桂林山水这块金字招牌,但与云南、贵州的旅游业相比,逊色、沉寂。云南、贵州与广西旅游业的不同发展现状,也恰如其分反映了三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云南、贵州发展较快,增长速度排名全国前列,表现优异,广西发展较慢,增长速度中规中矩,只达到及格线。
云南大踏步完成了对广西经济的赶超,贵州以更快的速度逼近广西。广西发展,面临着“标兵越拉越远,追兵越逼越近”的现实状况,这个时候,必须奋起直追,不能自甘堕落。
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一种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必然选择。旅游业是“不带血GDP”的产业,能够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度概括和反映。要用好桂林山水这块金字招牌,从“保护好这么个宝贝”的角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刷亮桂林山水的旅游业底色,提高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一方面,要提升桂林山水绿色发展颜值。把生态环保作为“国之大者”,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在确保桂林山水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有效开发,巩固提升桂林山水的绿色发展颜值,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人在画中,人与山水完美交融。另一方面,要善于抓好转化,放大桂林山水生态效应。深入贯彻“两山论”,创新推动旅游产业新发展,以桂林山水为经济发展赋能,通过“生态+市场”“生态+旅游”“生态+互联网”等方式,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活品质化,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打通桂林山水生态价值向经济效益的转化通道,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创造生态红利、经济效益和民生福祉。
桂林旅游发展好,广西发展底气足。
贰柳州工业
在广西,柳州被称为“中国的柳州”。柳州是中国西南地区工业重镇,是广西的工业城市,工业底蕴深厚。在柳州,诞生了广西第一台木炭汽车、第一架战斗机、第一炉钢、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工程机械,经多年发展,柳州形成了以汽车、钢铁、机械为三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五菱”“柳工”等品牌蜚声中外。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工业强则广西强,产业兴则广西兴。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工业化是广西发展必经阶段、必迈之坎。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工业振兴,加快广西发展,必须继续发挥好柳州在工业发展上一马当先、一飞冲天的领跑者作用。
新时代推进柳州工业发展,我认为要突出培元固本、提升质量、守正创新工作。
坚持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优化钢铁产业布局,推进机械产业产品、制造、服务智能化,稳住汽车、钢铁、机械三大支柱产业。看今年上半年柳州三大产业发展,体现了“稳”的成色。柳州汽车产销分别增长37.5%和27.6%,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柳钢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利润总额6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5%、.2%。今年中央坚强领导核心在柳州考察调研时,亲自到柳工企业调研。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贯彻“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发挥上汽通用五菱、柳钢、柳工作为行业龙头的带动作用,提高新能源车比重,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创优培强柳钢本部,拓展柳钢防城港生产基地,着力打造重要的工程机械、预应力机械生产基地,推动三大产业有传承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树立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积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担当。创新运用工业思维打造螺蛳粉产业,将螺蛳粉打造成为“可食用的城市名片”,推动袋装螺蛳粉产业从无到有,年,销售收入.94亿元,带动配套暨衍生附属产品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得到了中央领导的点赞和好评。
柳州工业发展好,广西发展挺脊梁。
叁南宁绿城
在广西,南宁被称为“广西的南宁”。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有“绿城”美誉,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生态绿色是南宁的最亮底色。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准确、完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指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发展最大优势在生态,最大潜力也在生态。作为首府,南宁绿城首当其冲成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代表和担当。实施“强首府”战略,不是举全区之力建设南宁,而是利用南宁作为全区经济、*治、文化中心的影响力以及绿城底蕴,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南宁打造成为广西宜居宜业宜游的首位度城市,厚实绿色发展底蕴,抓好绿色生态效益转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广西处于中国—东盟国际循环前沿,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赋予了“南宁渠道”的功能: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及其系列活动为重要平台和重要桥梁,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建立起中国与东盟之间*治、外交、经贸、人文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渠道。
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通过“南宁渠道”,发挥好南宁处于“一带一路”最便利对接的交汇点和关键区域上的作用,办永不落幕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南宁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贸易首位度城市,彰显南宁担当,体现南宁作为。
南宁绿城有担当,广西发展有作为。
肆北部湾港
广西处于华南地区的西部,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沿海沿江沿边,是西部大开发12个省区市之一。广西沿海北部湾具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作用,北部湾港是国际门户港,是西部地区最近出海,东盟国家海上登陆中国前台。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不止步,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改革开放,沿海地区先行。广西开放的前沿在北部湾,开放的潜力在北部湾,开放的效益在北部湾。
今年4月25日至27日,中央坚强领导核心在广西考察调研工作,在听取了广西工作汇报后,他特别强调: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战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和《“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方案》同时明确,西部陆海新通道三条主通道,均指向北部湾。北部湾处于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重要枢纽节点,是“国际贸易门户港”、国际枢纽海港。
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已经突破瓶颈,海陆联通实现无缝连接,通道由“通”变“畅”,北部湾港作为国际贸易门户港,释放巨大流量,加速形成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汇聚,东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推动改革开放如虎添翼、不断深入。平陆运河工程建设已提上重要日程,将在年启动建设,下一步平陆运河建成后,将西江和北部湾打通,推动西江“一江春水向南流”流向北部湾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江海联运,北部湾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贸易门户港、枢纽港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更加凸显。
建设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受益最大,北部湾最关键,北部湾站在改革开放前沿、处在舞台中心,形成国际贸易门户,推动向海经济集聚,建成中国-东盟合作示范。
从西部陆海新通道看广西,处于海陆枢纽节点的北部湾是广西的龙头,推动广西发展“蛟龙出海”,凸显南向引领作用,形成对西部地区的出海牵引,实现“长龙摆尾”,凸显向海经济发展成效。
北部湾港门户畅,广西发展*头。
二叔钦州说事,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文载道,期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