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桂林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地域特色和产业基础,坚持融合发展,突出绿色优势,做足品牌文章,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社区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造了生态农旅融合新模式;以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两不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8月11日上午,在灵川县定江镇莲花村委南村,整片稻田绿中透*,一束束稻穗结实饱满,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早稻。这是种粮大户经友*正组织人员和机械对田里的稻谷进行抢收,40多亩水稻田能收割2万多公斤的稻谷。
这是今年我市夏粮收获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我市涉农部门坚持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推进”“两必胜”,全面统筹安排粮食生产工作;多项*策鼓励种粮,加大惠农力度,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提高,播种面积增加,粮食单产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得到提升,确保了粮食稳产增收。
(阳安乡大力发展富硒大米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我市提升打造优质粮食产业集群。提升产能,稳定产量,推广“稻+鱼、稻+鸭、稻+蟹”等“稻+”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加快改造“危仓老库”,发挥涉粮企业的收储功能,不断提升全市粮食收储能力,加快打造一批粮油加工集聚区,提升粮食产业效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6.1%。
从全市年第一产业达产增产大会战中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排全区第2位,农业成为全市经济的稳定器,为全市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08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26.08万亩,总产量.9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0.92万吨。桂林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57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48万吨,位居全区第二。水果种植面积.85万亩,产量预计达到万吨,分别较去年同比增长1.0%和6.48%,分别占全区的18.5%和31.1%,全区排名第一。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通过调整优化柑桔区域布局、品种结构和熟期结构,巩固柑桔产业优势,适度引进新优品种。以地市而论,柑桔、沙糖桔、金桔、月柿排名全国第一,葡萄、桃、李、梨排名全区第一,水果产值超过亿元。畜禽生产持续向好,确保了全市肉、蛋等畜产品供应及价格基本稳定。
(资源县两水苗族乡烟竹村,村民正在放水抓荷花鱼,感受丰收的喜悦。)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重点发展粮油、果蔬、竹木、中药材和食品等加工主导产业,培育一批产值过十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桂林干米粉加工、木衣架加工出口位居全国第一。年广西罗汉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获得国家扶持资金1亿元,为历年来农业单体项目扶持最多的一个。
我市全力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共获认定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个,数量居全区第一,实现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全覆盖,县县有示范区、乡乡有示范园、村村有示范点。全市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家,工商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工商注册家庭农场家。
与此同时,我市围绕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目标,进一步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融入大桂林旅游圈。积极推动采摘园、农家乐、民宿游等传统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阳朔、恭城、灌阳、灵川、龙胜、荔浦等6县(市)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阳朔“梦幻遇龙”田园综合体。)
加快创建田园综合体打造乡村振兴载体
10月6日正值国庆中秋*金周假期,来到七星区朝阳乡“龙门花海”基地,可以看到百日草、格桑花、马鞭草、向日葵……各式各样五颜六色花草争芳斗艳,游客们走进“花海”深处,拍照留念。这里每天吸引人到人,或沿着漓江漫步,或乘竹筏游览漓江风光,品尝地道的乡村风味美食。而在马家坊“十三幺花海”,今年首次栽种的粉黛乱子草也成为今年9月、10月网红打卡点,*金周期间,每天约有人慕名而来赏花拍照。
这两个地点正好是七星区“漓韵侨乡”田园综合体项目的一部分。
随着乡村文化旅游的兴起,七星区结合辖区农村发展实际,迅速启动幸福乡村建设,打造漓韵侨乡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面积为13平方公里,通过创建集吃喝玩乐住为一体的特色田园综合体,弘扬侨乡特色文化,推进农旅品牌建设。
(8月,游客在七星区马家坊花海赏花。)
今年主要建成的核心区域位于桂竹路沿线,占地约5平方公里,以打造山水田园、有机菜园果园、浪漫花园、开心乐园、心灵家园等“五园合一”为总体目标,发展具有东南亚特色的农业+旅游特色产业。
“通过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农旅结合、村民受益的发展目的,让农村资源变成资产,带动住宿、餐饮等产业发展,也让村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七星区相关负责人说。
每到节假日,七星区华侨旅游经济区沙洲村50亩花海就成了市民、游客朋友圈里的“宠儿”。沙洲村以七星区“漓韵侨乡”田园综合体创建为契机,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同时,村里打造“春有花,夏有树,秋有果”的乡村田园旅游景观,有9家民宿、80亩花卉基地、30亩蔬菜大棚、64亩采摘果园。今年沙洲村村民人均收入有望增加到1.6万多元。
在全市范围成批次地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桂林是全区唯一的地市。市委、市*府于年将田园综合体建设列为“书记工程”,出台了《桂林市人民*府办公室关于桂林市田园综合体创建的指导意见(试行)》(市*办〔〕17号),正式启动创建工作。
今年的*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走桂林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而田园综合体是我市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新模式。田园综合体重点建设在村屯,通过大力构建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体系、桂北特色的乡村风貌体系、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体系,一批设施完善、特色鲜明、风景优美、传承文明的村屯以崭新的面貌呈现,成为城市人心中的最美的“乡愁”,也实现了当地村民梦寐以求的愿望。
田园综合体建设中,“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亮点。通过农事和文化旅游进行有机结合,依托现有的景区、古村落、民俗、红色文化、山水风光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重点培育特色化、个性化、品牌化的农家乐集群、如恭城“瑶乡柿韵”田园综合体突出红岩村月柿乡村旅游特色,阳朔县“梦幻遇龙”田园综合体突出特色民宿田园风光特色,龙胜“诗画龙脊”突出龙脊梯田世界重要农耕文化遗产特色,荔浦“荔水青山”、兴安“灵渠秦风”、灌阳“红色记忆?梨李飘香”等田园综合体,都与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相结合,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目前,包括七星区“漓韵侨乡”田园综合体项目在内的首批17个田园综合体陆续建成,探索出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乡村融合发展新模式共覆盖个行*村个自然村(屯),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核心区人口总数20.84万人。
据悉,到1年底,象山、秀峰、叠彩、七星、雁山5个城区至少各建成2个田园综合体,其他县(市、区)至少各建成3个。用5—8年时间,实现田园综合体覆盖全市所有乡镇。
实施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为乡镇“强筋健骨”
在漓江支流甘棠江上游的灵川县九屋镇,原有中心街道两边建筑都进行了立面改造,打造历史传统风貌一条街,将江头村特色的青砖、灰瓦、马头墙等元素与花窗元素融入设计,形成独具九屋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同时,突出九屋的历史元素,镇区首尾布置节点,做到新区(镇区南北面)的立面元素与老镇区(镇区中间已建部分)有所区分。
(灵川县九屋镇大力开展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图为绕镇路全景。)
这是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给小镇带来的变化。九屋镇以“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为发展主线的建设思路,打造“功能复合、特色突出的国学文化魅力小镇”截至目前,九屋镇绕镇路、棚户区基础配套设施,江头村、新老寨传统村落的整体景观打造等27个项目已建设完成。
同时,九屋镇紧紧围绕“依托资源优势,做优农业,做活第三产业,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打造特色旅游名镇”的既定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品质,建设文化旅游胜地,打造生态休闲名镇,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九屋镇三合村委村民石继忠说,这两年进行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之后,九屋的街道变宽了,更加地整洁漂亮了,“我高兴地告诉在外的亲戚朋友,让他们多回来看看家乡的新变化。”
这是第五批14个示范乡镇建设其中之一。
年以来,我市着眼于发挥乡镇联接城乡、服务农村的纽带作用,在全区率先实施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书记工程”),分五批共建设74个示范乡镇,占全市个乡镇的55.22%,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入手,让广大农村群众就近、就地实现了城镇化,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各示范乡镇重点推进道路、农贸市场、污垃处理设施、供水供电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造和提升,完善乡镇功能,“强筋健骨”,乡镇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截至目前,第五批14个示范乡镇计划建设项目个,已全部开工;竣工个,竣工率83.9%;计划投资18.5亿元,完成投资20.91亿元,投资完成率%。第五批示范乡镇今年12月底前要全面完成。
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已成为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引领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今年全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大会提出,我市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要持续提升内涵,完善配套服务,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打造“升级版”,让示范乡镇有“面子”更有“里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强化城镇管理,完善长效机制,鼓励群众参与,培育文明新风。坚持建管并重,严格管理,着力解决一些示范乡镇脏乱差反弹问题,保持镇容镇貌“洁齐美”。
从12月1日召开的第五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督战暨第六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启动会议获悉,我市启动第六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11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分别为:灵川县海洋乡、全州县龙水镇、兴安县溶江镇、永福县龙江乡、灌阳县观音阁乡、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资源县河口瑶族乡、平乐县青龙乡、荔浦市新坪镇、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临桂区宛田瑶族乡,建设周期为两年,计划2年12月底前全面建设完成。
我市立足本地乡村特点和发展基础,创造性地以田园综合体和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两大“书记工程”为抓手,统筹谋划、高位推动,整合资源、以点带面,打造了乡村振兴特色、亮点和经验。实施两大“书记工程”是在全区首创,形成了桂林品牌,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来源丨桂林晚报
桂林市文明办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