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简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桂林有文化桂林竟然出了这样一
TUhjnbcbe - 2021/1/13 6:05:00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ww.wxlianghong.com/m/
微报桂林

—不只把报纸装进手机—

桂林日报社官方
  

★年9月,应广西*协之邀,白先勇第一次回到阔别近半个世纪的故乡桂林。

★年元月,应香港电台电视部之邀,参加《杰出华人系列——白先勇》的拍摄,他第二次回到桂林。

★年5月,白先勇再次回到桂林,参观在桂林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书市,出席他的自选集《青春念想》和剧本《牡丹亭》的首发式,并到广西师范大学讲学。

1乡音未改,故土情深

尽管白先勇少小离家,但无论走到哪里,家人都讲的是桂林话。把鞋(xi)子说成(hai)子,把去(qu)说成(k),将一直说成“麻直”,称小孩为“把爷”,实在是别具一格。白先勇的桂林话说得纯正又纯正,不认识他的人,绝对不会相信他是一位在美国用英语讲授中国文学的教授,只把他当成是生长在桂林,又工作在桂林的桂林人。

▲白先勇及其家人

不仅如此,白先勇的小说作品中,也有不少地方运用桂林方言。如“鸡猫狗叫”,“净扮”,“蚂车”,“骑马嘟嘟”,“瞎扯”……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先勇无论走到哪里,都以桂林人为荣。

他在小说《花桥荣记》中写道:“讲句老实话,不是我维护我们桂林人,我们桂林那个地方山明水秀,出的人物也到底不同点。容县、武宁,那些角落头跑出来的,一个个龇牙咧嘴,满口夹七夹八的土话……哪里拼得上我们桂林人?一站出来,男男女女,谁个不沾着几分山水的灵气?……”

2来一碗冒热米粉

白先勇一家,甚嗜爱米粉。白先勇曾对笔者说:“以前我爸爸打仗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喊隔壁婶娘过来熬卤水做冒热米粉给我吃。”

白先勇年第一次回桂林,住在榕湖饭店,进餐厅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服务员:“有没有冒热米粉?”现时的桂林,把米粉分为卤菜粉、汤菜粉和煮粉,老一辈的人不这样说,都把卤菜粉称为冒热米粉,吃的时候,是不加汤水的。

白先勇七岁之前,当然天天是有米粉吃的,后来到了重庆、南京,家里还专门请人来做米粉,吃米粉算是上了瘾!到了台北,也还吃米粉,只不过没有桂林的正宗。他在他的名篇《花桥荣记》中,就津津有味地讲起米粉的故事。

白先勇不仅爱吃米粉,口味也还沿袭着桂林人惯常的酸辣。他第一次回桂林时,笔者曾陪他到月牙楼吃饭。他只管叫厨师做酸笋壳炒鳅鱼、干鱼仔炒辣椒毛秀才(西红柿)。他说,这酸笋壳还是桂林的正宗,闻到都滴口水。

3桂剧是药,降了白先勇的血压

白先勇小时跟着母亲、长辈看桂剧,由不懂到喜爱,渐渐地也有了些瘾。什么露凝香、七岁红、小金凤、小飞燕这些名角,他还记得。

年9月,他第一次回桂林时,可能是因为久别重逢,情绪过度兴奋,本就有些感冒的身体,血压一下蹿了上来,请人来量,有时竟到了-毫米汞柱。白先勇当时已经56岁,这么高的血压,不能不警惕。邀请他的单位负责人“主随客便”,取消了到临桂扫墓,与桂林文艺界人士座谈,以及到广西师大讲学的安排,一直让他在宾馆里休息。

9月13日晚,桂林文艺界的一群演员来看望白先勇。他虽然身体欠安,却坚持要到餐厅去,让大家喝喝茶,哼上几曲。那天晚上,去看望他的是桂剧界的后起之秀,不少人曾师从白先勇记得的那些名角。

▲右为*婉秋

当晚,著名演员*婉秋也来了。白先勇和*婉秋一见如故。他对*婉秋说:“你主演的电影《刘三姐》我在美国看过两次。这电影在美国放映时,曾轰动在美的华人圈。我听到用桂林话唱广西山歌,又看到银幕上那些漂亮奇特的桂林山水,感到特别亲切,特别自豪。”
  

那天晚上闹得很晚,照理说对白先勇的血压可能会有不良影响,谁知第二天早上起来,医生为他量血压,发现竟奇迹般降了下来。
  

4留连石板路,油生思旧情

年元月,白先勇第二次回桂林拍“杰出华人系列”电视片时,执意要去看看以前王城的那种石板路。 

大圩老街的那条石板路,大概是明清时的建筑。那时,大圩是广西四大圩镇之一,因为圩镇就在漓江边,风光秀丽。古时以水路为主要交通运输渠道,当时的大圩古镇,红帆如林,商贾如云,甚是繁荣。数百年风雨洗礼,大圩那条几里长的石板街,大部分已经被水泥或碎石路所取代,只南段近万寿桥一带,保存还基本完好。

那天下午,白先勇来到大圩古镇,沿着民居屋檐下的那段石板路,一边走,一边看那些木柱、木梁、木门槛和嵌着雕花窗的古式木屋,时而进屋去抚摸那些已黯然无光,但雕刻着花鸟虫鱼的神龛,还和那些居家的老者聊板路。他一路走到了街尾的万寿桥头,看街民在竹席上晾晒过年吃的“玉兰片”,看桥下长满丝草的河床上游来游去的小鱼儿。

在那段大约两百米长的石板路上,他往返留连,好像在寻找一种什么感觉。我问白先勇先生为什么这么喜欢石板路?他说,小时候,桂林好多石板路,特别是王城的石板路,大块大块的石板,走在上面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

白先勇爱这些古建筑,爱这些石板路,与其说是在访古,不如说是来寻梦。半个多世纪离乡背井,终于回到这生他养他的甲天下的山水名城,儿时的记忆,眼前的风景,人情世故,一切的一切,依然还是那么桂林!

白先勇,永远的桂林人。

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你了解桂林文化历史吗?关于桂林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关于白先勇,你知道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吗?

来来来,大家搬个小板凳过来,一起说说桂林文化历史的那些事……

文章、图片、视频均可。

往期文章请通过“微报桂林”对话框菜单获取,如下图:

桂林日报社资料库

作者:苏理立

图源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桂林有文化桂林竟然出了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