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非鱼
又有一个省(自治区),明确表示,要告别一城独大,推动副中心城市的建设,这个地方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近日,广西正式印发了《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年)》(简称《规划》),在这份《规划》中,广西明确提出:
发挥柳州、桂林市的区位、产业、交通、文化旅游等优势,促进产业集聚、要素集聚、人口集聚,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打造广西副中心城市,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这意味着,广西不但要改变一城独大的格局,还要迈向三中心的格局。
从经济实力来看,目前南宁第一,柳州第二,桂林第三。其中柳州的工业实力非常强大,是广西的工业中心。年,柳州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数量18.7万辆,在全国排名中仅次于拥有特斯拉的上海。
从空间上来看,南宁位于广西南部,柳州位于中部偏东北,桂林位于东北部,三座城市处在一条直线上,形成三个中心正好可以完整辐射广西,南宁负责整个广西南部,柳州负责中部,桂林负责北部。
早在年,广西就明确发布文件,宣布了自己的强首府战略,要做强做大南宁,提升南宁的首位度。
此后的年以及今年,这个战略一直未曾动摇。
现在,广西又明确提出要强化柳州和桂林的副中心地位,很多人猜想,会不会弱化南宁。
非也,因为在这份《规划》中,广西依旧明确提出,要着力聚要素、拓空间、优环境、增活力,持续增强首府城市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构建引领广西、面向东盟的现代化都市圈。
这意味着,提升柳州和桂林的地位,并不是要以牺牲南宁为代价。
换句话说,广西虽然要告别一城独大,但不是要弱化南宁,而是以前强全自治区之力发展首府南宁,未来则是倾全自治区之力,发展南宁、柳州和桂林。
这对于南宁、柳州和桂林来说,都是大利好,尤其是直接扶上位的柳州和桂林。
其实,早在广西之前,已经有5个省明确定调,告别一城独大,加上广西,已经是6个省官宣,告别一城独大了。
之前的5个省分别是河南、湖北、山西、安徽和四川。
四川省在不久前决定,将一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成都市及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乐山市、南充市、宜宾市、达州市7个区域中心城市实施。此举有利于通过政策释放推进区域中心城市构建省域经济副中心。
四川省的做法比较拖泥带水,并未明确指定或者说扶持哪个城市作为副中心,而是一口气点出了7个城市的名字,让他们自己去争夺。
相比于四川,陕西、安徽、河南和湖北都干脆利落。
其中,陕西、安徽与河南提出的副中心都只有一个。
陕西明确,扶持榆林上位。
陕西在最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榆林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历史性地提升了榆林在陕西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形成榆林与西安双核引领的区域战略。
安徽明确,扶持芜湖上位。
安徽在《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年)(公开征求意见版)》里提出,芜湖为省域副中心。
河南毫无悬念,洛阳上位。
洛阳早就被定位为河南省省域副中心,在最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功能地位,增强洛阳要素集聚承载和跨区域配置能力。
湖北方面和广西一样,提出了两个副中心,襄阳和宜昌,这两个城市同样也是紧随武汉之后,在湖北省内经济第二和第三。
湖北在《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年)(公众版)》规划了“一核两极五廊多组团”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一核便是武汉,两核则是襄阳与宜昌。
无论是一个副中心,还是两个副中心,非常明确的一点就是,这6个省(自治区)已经要告别一城独大模式了。
从数据来看,这四川、陕西、安徽、河南、湖北、广西这6个省(自治区),一城独大程度最深的是陕西、四川和湖北。
西安年年末GDP占全省比重高达38.27%,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高达32.77%。也就是说,整个陕西省三分之一的经济与人口,都被装进了西安。
成都与武汉,也好不到哪儿去。成都经济占四川全省比重为36.46%,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为24.02%。武汉两项数据分别是,35.95%、21.34%。
目前,6个省中,一城独大程度最弱的是广西和河南。南宁经济首位度只有21.33%,郑州人口首位度只有12.68%。
尽管如此,广西与河南,还是提出了要扶持副中心上位。
因为,强省会与强首府战略,虽然不错,但弊端也很明显。
不可否认,强省会与强首府的好处很大。可以将资源集中,容易调度。同时,全力发展省会,让省会强大起来,跻身顶级城市之列,最终辐射全省,带动全省发展。
这种模式,非常适合经济偏弱的中部和西部省区,四川就践行得非常好,因为有成都的存在,不但阻止了四川人口流失,还具备了虹吸东南沿海的力量。
但是,这种模式带来的弊端更大,尤其是自去年疫情爆发以后,这种弊端更加展露无遗,那就是人口和经济过度集中在省会城市,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带来的问题就很大。比如像疫情这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不可预测的战争。
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秩序正在发生改变,不确定在加剧,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正因如此,去年管理层就发文明确提出,要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广西、四川、湖北、陕西、安徽、河南的定调,本质上是在落实管理层的顶层设计而已。
除了弊端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都没有走强省会或强首府模式,基本都是双核,甚至三核。
比如我们的经济四巨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都是双核。
广东有广州、深圳两个超大城市,而且还有佛山、东莞两个特大城市。江苏有南京、苏州,山东有济南、青岛,浙江有杭州、宁波。
位居全国经济第七位的福州,更是三中心阵容,泉州、福州和厦门。
这意味着,双核或者三核模式,或许更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毕竟,证据非常明显: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强省,都是双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