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南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信息和会展中心,是广西、南宁对外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城市名片”。于年3月,由“新城区”改名而成。青秀辖区内街道宽阔,绿荫如盖,能体现中国绿城南宁“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城市风景。青秀区是中国唯一东盟博览会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所在地。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区。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74名。入选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01广西医科大学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空间广阔。学校创建于年11月21日,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学校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年校址迁至桂林;学校创建到新中国成立前,学校在战乱中六次迁徙校址,四次变更校名;新中国成立后,年11月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年由中央卫生部委托中南卫生部直接领导;年4月中央卫生部批准改称为广西医学院;年7月由桂林迁回南宁市现址至今;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
学校是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三所大学之一,是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中心。
学校现拥有南宁-校本部、南宁-武鸣校区、玉林校区、国际医药教育交流与研究中心(五象校区,在建)4个校区,其中南宁-校本部总用地面积.2亩,位于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22号。
教学机构完善,实践基地齐全。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即: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武鸣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全科医学院、信息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
学校现有个实践教学基地(含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13个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医学人文技能培训基地,22个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函授站(其中区外函授站2个,社会函授站6个),5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
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图书及信息化资源丰富。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教学公共设施,学校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临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广西医科大学集教学、培训、考核、科研、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医学教育培训基地,是广西最大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平台。
师资队伍素质高,生源质量好、来源广。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副高职称人;博士生导师人、硕士生导师人;国家“万人计划”人选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其中本科生人、硕士研究生人、博士研究生(含在职博士)人、留学生人,高职高专生人(其中校外教学点“2+3”护理专业学生人)。博士后在站人员53人,学生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学校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至今留学生来源国已达74个,是全国招收东盟留学生数量排名前列的学校之一。
02广西中医药大学(仙葫校区)
广西中医药大学创建于年,其前身是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也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产学研医紧密结合、对外交流合作优势突出,有仙葫、明秀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99亩。设有14个学院,3个直属公共教学部。有14医院(医院3所,医院11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1所独立学院。有重阳城老年公寓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人,外聘教师8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人,有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人。现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
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现有全日制在校生00多人,有本科专业27个,其中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优质特色专业(群)9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项目8个。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3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
学校以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是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最大的创新共享平台之一。有1个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项,省部级项目项,厅局级项目项。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6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30项。出版科技专著62部,发表科技论文篇,其中SCI收录论文篇;获国家专利授权6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
03南宁师范大学(五合校区)
南宁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本科师范院校。南宁地处亚热带和北回归线以南,是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国面向东盟十国国际大通道、西南出海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这里满城皆绿、四季常青,被誉为“中国绿城”。
南宁师范大学的五合、武鸣、明秀、长岗四个校区就坐落在南宁的绿地青山之间,占地面积共.74亩。学校图书馆藏书万册,另有电子图书.3万册。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日臻完备的办学平台。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普通本科专业7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未覆盖的二级学科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拥有应用数学、测绘地理院士工作站2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还有省部级基地中心5个。
博学求精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人;年9月,广西人民政府聘任中国科学院吴培亨院士担任我校名誉校长。在职教师中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9人次。
特色彰显的教学改革。学校具有鲜明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8项。
04广西外国语学院
学校坐落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前身是创办于年6月的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年4月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首家升本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坚持“为民办学,大爱无疆,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办学理念,秉持“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校训,弘扬“敢为人先,砥砺奋进”大学精神,形成了“大爱致远”的良好校风,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学校“服务边疆、对接东盟、把小做大、把外做强”办学特色初显,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不断完善办学条件。现有南宁市五合校区和空港校区两个校区,校园占地.12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07平方米,学生宿舍.7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19万元,纸质图书总量.29万册(统计截至年9月30日)。
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教师作为学校办学第一资源,年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现有专任教师人,外聘教师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3人。
注重培养学生“双创”能力。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中国-东盟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充分发挥海外校友会的作用,在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建设海外创业就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