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冯佐海,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学专家,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忽悠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5.html
教育部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地质学会第八届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桂林理工大学学报》编委。

冯佐海,男,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年在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现桂林理工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年在桂林工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工学硕士,年在中南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并于年晋升为教授。现执教于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主要专长于区域构造与现代构造解析。迄今已指导28名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横项项目近百项,合作出版专(编)著、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EI检索。

任职教育部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地质学会第八届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桂林理工大学学报》编委。

荣誉和奖励1.年,“地方高校资源勘查工程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广西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证书号:1010)2.年,“四位一体全程互动:提升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获广西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参与,证书号:0013)3.年,“广西佛子冲铅锌矿成矿规律与接替资源远景预测研究”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参与,证书号:-3--03)4.年,“基础地质教育阶段‘兴趣驱动-实践贯通-强化能力’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参与,证5.年,“岩溶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参与,证书号:-3--04)6.年,“基于3S技术的数字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改革实践”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证书号:1192)7.年,“广西泰富金矿二轮找矿研究”获中国*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参与,证书号:HJ)

在研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桂东北加里东期花岗岩构造样式对早古生代扬子与华夏陆块碰撞边界的制约(批准号:4116)2.主持广西大规模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广西大瑶山隆起区成矿预测研究(桂国土资函[]号)

研究生招生方向1.区域构造与现代构造解析2.活动构造与灾害地质3.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4.花岗岩地质与成矿作用

主要论著1.ZuohaiFENG,ZhiqiangKANG,FengYANG,JiafeiLIAO,ChunzengWang.GeochronologyoftheLimuW-Sn-Nb-Ta-bearinggraniteplutoninSouthChina.ResourceGeology,,63(3):-.ZuohaiFeng,ChunzengWang,MinghuaZhang,JinchengLiang.Unusuallydumbbell-shapedGuposhan–HuashantwingraniteplutonsinNanlingRangeofsouthChinaiscussionontheirincrementalemplacementandgrowthmechanism.JournalofAsianEarthSciences,,48(2):9-.FengZH,WangCZ,LiangJC,etal.TheemplacementmechanismsandgrowthstylesoftheGuposhan-HuashanbatholithinwesternNanlingRange,SouthChina.SciChinaEarthSci.,54(1):45-.FengZH,ShiGD.GeochemicalconstraintsontectonicsettingsforemplacementofGuposhan-HuashanplutoninSouthChina.GeochimicaetCosmochimicaActa.,73(13,Sup.1):A.冯佐海,王春增,梁金城,等.南岭西段姑婆山-花山花岗岩基侵位机制与生长方式.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1(6):-.冯佐海,梁金城,王春增,等.南岭中生代姑婆山-花山花岗岩基及其热接触变质围岩的应变特征和应变分析.地质学报.,83(4):-.冯佐海,梁金城,李晓峰,等.平桂地区遥感线性构造的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地球学报.,23(6):-.冯佐海,梁金城,李晓峰,等.桂林市岩溶塌陷成因类型与时空分布特征.自然灾害学报.,10(3):92-.冯佐海,陆有德,余勇,杨锋.地球环境科学.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0.冯佐海,张桂林,姚根华,等.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资料来源:桂林理工大学网络综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